武汉体育科技学院是本科,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The College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创建于2003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根据2023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校区占地面积546亩,是一所由武汉体育学院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现任院长、党委书记是张飙。校训“公勇诚毅、学思辨行”。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共设置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1个。运动康复专业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共设置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1个。
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3年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运动康复专业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与武汉体育学院共享教师资源,现有专任教师、教练员中具有高级职称占比55%。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高水平教练员,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和人才项目71人次。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属于武汉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1953年创办于江西省南昌市,由当时南昌大学体育专修科和华中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合并而成。1955年8月迁至武汉市武昌卓刀泉,1956年2月改为现名。武汉体育学院原为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直属体育院校,2001年9月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武汉体育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东湖之滨,占地面积约为547000平方米(835亩),校舍建筑面积达220000平方米,拥有较先进、齐全的教学、训练、科研及生活设施。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746人,其中专职教师、教练员360人。在专职教师、教练员中,教授、研究员、国家级教练员50余人,副教授140余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目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5500余人,研究生353人,成教学生3316人。
学院教学单位设有一个系级建制的学院、七系、二部、二校、一个二级学院,即竞技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艺术系、运动系、武术系、体育社会科学系、运动人体科学与心理系学系、教育技术学系;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附属竞技体育学校(直属国家体育总局管理)、体育中等专业学校;体育科技学院。学校开设体育学及相关学科的11个本科专业,以及体育学及相关学科的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5个,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国外留学生。建院五十年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20000多名各类专业人才。2001年学校被湖北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学院已初步形成以划船、散手、跆拳道、拳击、摔跤、武术为代表的优势项目群,培养出奥运会体操金牌获得者杨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我院体育事业贡献奖,并在我院建立了中国皮划艇、赛艇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培训基地和全国武术馆校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承担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国家专利发明。200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学院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重视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乌克兰、香港、台湾等国外和境外的近20个教育、体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先后与全国近30个省市体育局和行业体协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将武汉体育学院建设成为以体育学科为主,竞技特色突出,相关学科优势明显的国内一流的多科性体育大学。学院决心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一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
办学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藏龙岛科技园区
邮政编码:430205
前言: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是一所民办的大学, 它的社会公认度还是比较高的,在省内省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以及专注于体育科技,因此也是特别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我的以为好朋友他是体育专业的,因此他就选择了去这一所大学,因为当时也是被这所大学所吸引了,看到这所大学附近是有良好的住宿环境,更有很不错的食堂,最主要的是他的口碑很好,专业度社会认识度高。
宿舍
这所大学因为是民办的的大学,所以学费是比较高的,但是呢这所学校也能够充分地将学费应用于基础设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总体上来说,学生宿舍有四人间,也有六人间。住宿的基础设施是比较好的,配备有阳台,卫生间,空调以及洗衣机等基础设施。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宿舍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如果有经济条件较好的话,可以选择四人间或者是单人公寓。
宿舍也是相对来说有门禁的,并且也是比较严格的。一般来说宿舍是11:30关门。但是晚归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刷校园卡进入。
食堂
民办学校的宿舍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些话来概括,只要你有钱,在这里想吃什么都可以实现。
这里一共有四个食堂,口碑最好的要数桂圆食堂。有人最喜欢一楼的早餐,因为一楼的早餐特别的营养,但是也有一些油炸性的食物。有人喜欢二楼的麻辣烫,不仅可供挑选的食材种类较多,而且特别的新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然而你在这所学校基本上都能够实现你对食物的基本需求。
食 堂一般来说离学生的宿舍并不是很远,而且也有一些小超市是在食堂附近,因此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便利的。
专业口碑
这所学校主打的就是体育专业,因此也是以这方面为主要工程。这所学校不仅体育设备齐全,而且能够拥有较高资历的教师。首先就说各种体育专业方向都有良好的场地,其次是老师都是一些高学历的专业性的老师,因此在这所学校你能够很好的发展你的体育方向,并且老师也能够指导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写在最后】
一所大学的口碑固然重要,
但那是社会对这所学校的评价。
最真实的还是自己去体验这所大学才能知道
它的优点和不足。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隶属武汉体育学院,是武汉体育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科技学院的教育教学全面接受武汉体育学院的指导和监督,武汉体育学院的师资、图书、教学训练实验设施等资源与体育科技学院全面实行共享。
武汉体育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优质的办学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既是体育科技学院办学的有力保证,也是体育科技学院办学的优势之所在。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武汉体育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武汉体育学院通常是本科提前批和普通本科批招生,我们通常能说武汉体育学院是本科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是一所体育类院校,有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体能训练、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新闻学、应用心理学、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建校69年。
武汉体育学院,简称“武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
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区环岛路1号,东临京深高速,北望凤凰山,南濒汤逊湖,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是理想的学习生活园地。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立足体育,面向社会,力争建成以体育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专业特色鲜明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水平大学。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12月,武汉体育学院设有16个教学单位,开设24个本科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体育教育、公共事业管理、运动训练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新闻学等省级品牌专业:体育教育、公共事业管理、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工商管理、特种医学、新闻传播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体育、应用心理、艺术、新闻与传播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体育学
师资队伍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专任教师、教练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80余人,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和人才项目70余人次;拥有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省级教学团队:体育教学技能创新团队、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体育工程教学团队、体操运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健身健美专项教学团队。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体操教研室、武术套路教研室、武术搏击教研室、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举摔柔教研室。学校竞技体育特色突出。汉城奥运会上,学生张香花一举获得1枚银牌和1枚铜牌,结束了中国划船项目与奥运会奖牌无缘的历史,开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先河,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学校“体育事业贡献奖”。自1988年以来,学校培养输送和在籍学生运动员先后在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共获得金牌130枚,银牌22枚,铜牌29枚;亚洲三大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获金牌83枚,银牌17枚,铜牌13枚。其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校培养输送和在籍的学生运动员共取得6金2银2铜的好成绩,在北京残奥会上也取得2枚金牌。学校培养出了像张香花、杨威、程菲等一批在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中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做出了突出贡献。
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12月,武汉体育学院先后与37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高校、体育教育科研机构和世界体育组织建立联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竞技体育等方面交流合作。建有中国空手道协会培训学院、中国铁人三项学院、亚洲体操培训中心和国际体操联合会授牌成立的国际体操学院;学校同中国国(境)外学校联合办学项目,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7个,在校学生近500人。与丹麦、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多所大学开展学生短期实习实训合作。